义菲商旅 无论家中还是公共场合,抱着平板、手机,津津有味刷视频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一有空就看,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确实挺浪费时间的,还伤害视力”……类似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家庭。如何避免网上良莠不齐的短视频对儿童身心造成伤害?家长应该如何引导?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孩子看得欢家长挺作难 小学生家长田女士刚开始是主动让女儿看短视频的,但没想到后来这会成为一个让自己头疼的大问题。“我看网上那些跳舞的短视频编排得很好,教孩子唱歌的视频也挺有意思,就想让孩子也跟着学学。结果现在一有时间她就抱着手机看,叫她干什么都听不见。”张女士也无奈地告诉记者,孩子现在起床第一件事、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机刷视频。无奈之下,张女士只能卸载视频类APP,并将手机加密。 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称,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青少年接近10%。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模式,既能为人们传递信息、创造价值、提供娱乐,但同时也容易上瘾,进而影响眼健康,对于未成年人尤甚。 孩子沉迷于短视频,大多是因为新奇有趣,但有些孩子沉迷其中却另有缘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学习负担比较重、有心里话藏在心里、感到孤独、心理上有压力、对未来迷惘的中小学生,使用短视频的频率更高、时间更长。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家庭教育情况等也直接影响学生对短视频的使用。 家长先放下手机再要求孩子放下手机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也关注到短视频平台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不良影响,认为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损害身心健康,并在今年两会上带来了《关于完善短视频平台防沉迷机制的提案》。“沉迷短视频,看似是孩子的问题,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问题。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最希望的,是当自己满心期待地看向父母时,得到的是父母及时的回应,家长要密切关注和智慧引导孩子观看短视频行为。”章丘区实验小学教师张寒梅说。 如果孩子已经有沉迷短视频的苗头了怎么办?张寒梅认为,家长首先应该做好榜样,家长玩手机的时候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家长放下手机在前,孩子放下手机在后。“家长要加强陪伴,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张寒梅说,家长可以与孩子耐心商量,让孩子给出自己的心理预期,引导孩子制定合理的使用时间,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商定后不妨采用白纸黑字的形式写下来,甚至双方签字、摁手印并张贴在家中显眼位置,营造一种仪式感,让孩子重视并自觉遵守这个约定。 “青少年模式”将覆盖所有平台 虽然存在着诸多顾虑,但在采访中,也有不少家长表示,短视频并非一无是处。市中区一初中学生家长何女士说,“儿子最喜欢看做美食的视频,跟着视频还学会了不少手艺,有一次我过生日还给我烤了蛋挞。”“我女儿体质比较弱,后来跟着健身类短视频一起练,身体结实了不少。”高新区一小学生家长高女士认为,孩子偶尔刷视频放松一下也未尝不可,但家长要做好监控。 对此,心理咨询师苏静建议,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高质量的短视频给孩子观看,比如一些优质科普节目、动画短片等,但要注意控制用眼习惯和观看时间,每天不要超过1小时。“父母可以利用视频内容和孩子互动,帮助孩子从中学到知识。” 目前,在国家网信办的指导下,市面上的主流短视频平台已相继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并得到大多数家长的支持。据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介绍,今年将进一步推广该模式,力争覆盖所有的平台应用和所有的应用功能。同时号召家庭和社会加强监督、管理和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特点需求,在时间限制、功能设置、内容工具上进行一些区分,使其更具个性化、吸引力,让未成年人和家长更愿意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