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百科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N市一次公关传播的失误分析

2022-05-01| 发布者: 文圣百科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昨日下午,N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实施较大范围区域静态管理的通告》。消息随后引发部分市民的恐...
推理大师 https://www.td010.com

昨日下午,N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实施较大范围区域静态管理的通告》。消息随后引发部分市民的恐慌情绪,纷纷涌向周边的超市、农贸市场大量采购囤积物资,场面颇为壮观,为传播学中的“魔弹论”增添了一个注脚,也仿佛是1938年科幻小说改编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的重演。

每一次大众传播事件都是PR、传播从业者观察、积累素材案例的好机会,这一次,我们起码能看到以下几点问题:

一、永远不要高估公众认知水平的下限

我们一直在强调一点:公众认知水平的下限比你能想象到的底部还要低很多。

都不用举什么特别有名的事件,就拿你的身边来说,相信每一个组织过会议或活动的人都深有体会,无论你在公告栏、OA系统、社交媒体群、社交媒体私发、单独电话乃至当面单独通知多少遍,总有人会不记得或迟到,也会有人压根不看通知,反复向组织者提出通知中早已说明的问题。

业主群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场所,最近受疫情管控影响,我不得不加入了小区的多个业主群,在里面深刻体会到了上海发出“足不出户”的通知后,为什么还要专门解释“足不出户”是什么意思。

在业主群中,你永远会看到上面一句还在通知今天几点在哪里做核酸,下面会有人问今天要做核酸吗?

PR、传播工作的从业者基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属于社会的中上层,由于“屁股决定大脑”的问题,大家对于公众的认知水平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会从经验主义出发认为“我觉得他们应该是这样的”,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考虑到了受众的接受水平,可以得到受众的理解。

但是,情况往往是,你的认知水平是80分,你认为受众的平均水平可能是60分,甚至考虑到少数特殊情况,而将传播的门槛降低到了50分,可实际情况往往是40分乃至更低,这个乃至还往往是个无底洞且不在少数。

PR工作的对象是public(公众),公众意味着可能是“所有人”,所以一定要不断放低你的底线,悲观再悲观,这样你的预期才不会过多地脱离实际情况。

二、注重潜在的恐慌情绪

这是一个来自S市的锅。

近一个月来S市发生的种种问题或多或少传到了N市居民的耳中,再加上各种微信群和人际传播间的局部负面放大乃至谣言,以及缺乏求证的兴趣和手段(相比求证,再传播是一个更容易且更舒服的选择),在很多人的心中已经播下了一颗恐慌的种子,谁都不想成为那些视频和文字中的主角。

这种隐藏的情绪往往很难得到注意,加之本地不容乐观的情况,只需要一次激发,就可能演变成恐慌的情绪蔓延开来。

三、文本的失误

通告的文本逻辑是公文的逻辑,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传播的有效性,而是权威性、规范性,所以用公关传播的角度来审视文本就会发现问题。

例如在通告的具体举措中,第一点严格人员流动管理出现了“除核酸检测、就医等特殊需求外,非必要一律不出小区”的内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不能出小区,很多人可能看到这里就慌了,再也没往下看。

直到第五点做好基本生活保障,提及“各县区要全面做好居民的基本生活物资及医疗保障,如居民有物资采购、紧急就医等需求的,请及时联系所属社区、村(居)委会。原则上每户每天只能由1人凭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出采购1次生活必需物资。”也就是说,政策给居民出门采购生活必需物资,是开了口子的。

文本在这里就存在问题,居民最关心的是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第一点的规定和第五点的保障其实密切相关,可却相距甚远,这可能导致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将两者紧密结合同时呈现,效果是否会更好?

四、传播的失位

将通告合理“翻译”给公众本应是媒体的职责,但由于国内媒体的特殊属性,以及出于审慎和时效的考虑,各级媒体在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手段发布时,内文往往不做加工,直接转载全文,有的还直接使用通告的标题,或者做一些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简单修改,关于生活保障的内容没有得到突出的体现。

N市发布通告,可能并未考虑到可能引发抢购,所以未有准备。直到抢购发生后,才组织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发布物资充足等安民内容,突出展现“原则上每户每天只能由1人凭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出采购1次生活必需物资”这句话,但未免为时过晚,只能说是亡羊补牢。如果在新闻发布会专门设置环节谈民生保障,会后的报道能在第一时间有权威的解释和引导,想必会有一些效果。

此外,在这些安民海报、文章中,忽视了“原则上每户每天只能由1人凭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出采购1次生活必需物资”在通告中还有一个前提,即“如居民有物资采购、紧急就医等需求的,请及时联系所属社区、村(居)委会。”不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是否会存在另一个隐患。

PR与公众的沟通,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用一句废话形容,这是一个专业而系统的工程,功夫应多下在平时。

最后强调(也是自我提醒)三点:

不是你发了,别人就会看见;

不是看见了,就会明白;

不是明白了,就会照做。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文圣百科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文圣百科网 X1.0

© 2015-2020 文圣百科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