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又迎来了一波「地震」。 起因是新浪微博全面开放了IP属地功能。 岂料,一下揭了明星们的老底。 与行程明显不符的IP属地,实锤了微博并非明星本人所发。 就连回复粉丝评论,与其他明星互动,都由工作人员代劳。 人在美国,IP显示北京 大家不由地再次感叹: 内娱,还有活人吗? 这不,最近就有一档节目,请来了内娱凤毛麟角的「活人」。 豆瓣开分8.8,成为今年最高分国综—— 《欢迎来到蘑菇屋》 光看海报,就能察觉出这档综艺有多穷。 请的嘉宾也是一群「过气男星」。 陈楚生、苏醒、王栎鑫、张远、王铮亮、陆虎。 都是07年的快乐男声13强,简称0713。 但也正是「过气」,让他们没有了偶像包袱。 敢于「糊作非为,互相伤害」。 本来是一档田园生活慢综艺,没成想一开场就「火药味」十足。 老友相见,相互揭短,句句扎心。 「当年我们大家都不待见苏醒,都不喜欢他,每一场都说他怎么还不淘汰呢?」 这是事实,所以当年苏醒和魏晨PK的时候,大家都把票都给了魏晨。 饭后张远提议玩音乐。 王栎鑫在一旁疯狂补刀: 「你做出过红的音乐吗?你一个婚庆歌手。」 唱歌的时候,陆虎开头有点小走音。 大家调侃他水平不够,当年落选是必然。 「果然是倒数第一名。」 晚上6个人共处一室。 王栎鑫睡觉打呼噜,吵得大家都没法入眠。 第二天被吐槽: 「这可能就是你离婚的原因吧。」 这是可以说的吗??? 要是换成流量明星,粉丝们怕不是早就撕得昏天黑地。 但「过气男星」们心很大。 除了互损,他们还自嘲。 在猜剪影的环节,苏醒就主动认领: 「因为我本人是杀马特的鼻祖,这个发型让我想起当时的我。」 早期的非主流造型都不忍细看。 大家捂脸暴走,疯狂自嘲: 「一个比一个油腻!」 玩你画我猜游戏时,节目组给的大多是他们的原创曲目。 但是他们接连喊过,默契全无。 理由就一个: 「这是我的歌,不可能会唱,一点都不红!」 就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原先设想的强行煽情的气氛全没了。 作为十几年的老友,他们虽然嘴上互损,心里却是团魂。 陆虎在行李里带了一瓶魏晨的喜酒,给没去的兄弟一人留一口。 边喝酒,边唱歌,边叙旧,自然而然流露着老友重聚的暖心氛围。 可惜,节目中0713的戏份只持续了两天一夜。 在离开前,大家唱起了《我最闪亮》。 虽然没有提词器,但是每个人都是烂熟于心。 这段旋律早已刻在DNA里了。 玩尬的,国综还没怕过谁。 但要论走心的,还真没几个。 《蘑菇屋》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嘉宾自带综艺感,节目组的用心也功不可没。 节目不受重视,预算太少,只有同类型的10%-20%。 嘉宾们不摆架子作妖,配合度也高。 或许正因如此,导演才得以保留最大的自由度。 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执行,既保证了节目效果,又避免了拍摄过程中的无效沟通。 比如游戏环节的个性化设计。 一般的猜剪影,可能会是一些经典电影角色。 但节目组选择了07年快男们的一系列造型。 这就让嘉宾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了更深的参与感,同时会引发他们的很多联想和感慨。 无需刻意造梗,便有「喜剧效果」。 其次,节目组给了嘉宾最大的尊重。 真人秀有剧本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不难看出,这次嘉宾们的很多行为都是自发的。 比如张远架不住村民对他男人气概的质疑。 强忍住内心的恐惧,去鸡笼里抓了只鸡。 而陈楚生也在听说鱼塘有鱼后,直接拿起鱼竿跑到岸边钓鱼。 结果在寒风中冻了好久,连鱼苗都没看见。 在饭桌上一直吐槽。 当嘉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观众自然也会被这种欢乐的氛围感染。 另外,由于预算不足。 工作人员和摄影机的数量也相对减少了。 歪打正着地为嘉宾们留下了一个相对宽松、私密的小空间。 让嘉宾有安全感,也有助于真情实感的流露。 晚饭时大家喝了不少酒,都处于微醺的状态。 大声唱起了各自的成名曲。 陈楚生的《有没有人告诉你》一响起,大家已经忘记了还在录节目。 就像是老友们的一次聚会,话题自然引申到到人生的遗憾。 陆虎遗憾当年没抓住机会好好表现自己。 张远感慨生不逢时。 王栎鑫直白地表示自己这些年过得不太好。 陈楚生也在听他唱歌时眼泪止不住的流。 按理说嘉宾情绪崩盘的片段,就是最容易制造话题的。 但节目组并没有消费他们,剪辑时也只是一笔带过,将更大的篇幅留给了他们即兴创作的单曲。 「我希望能让所有参加节目的人,在节目播出后,得到相对正面的反馈。有一些综艺节目,艺人说脏话了、骂人了,内容放出去,一下就有热搜,但这不好,不善良。」 不恶剪、有良心的国综,实属难得。 《蘑菇屋》能脱颖而出,绝非偶然。 当下同类综艺炙手可热,而它用口碑解答了一个问题: 怎样才算是一档好的生活类慢综艺? 首先,嘉宾的搭配至关重要。 0713是认识了15年的老朋友,这就避免了磨合期的尴尬。 大家的肢体语言,沟通时的神态都非常亲切自然。 而无隔阂感,恰恰是慢综艺好看的关键。 比如王栎鑫晚饭时做了一个啤酒鸭,就勾起了大家的集体回忆。 因为这也是他爸爸的拿手菜,当年北漂时大家都没钱,总去他家蹭饭吃。 由此又聊起不少追梦时的辛酸和快乐。 节目的可看性一下就充盈了。 而以往国综的人员配置,基本上遵循大咖+喜剧人+流量的模式。 有人撑场面,有人制造笑点,有人保证收视率。 看似分工明确,往往徒增尴尬。 因为这三类人基本属于不同的圈子,彼此不太熟悉,能聊的话题就非常有限。 最经典的尴尬场面,就是《五十公里桃花坞》里。 宋丹丹以为张翰是歌手,还追问他有什么代表作。 而铁打的大咖,流水的嘉宾,又造成了节目里的阶级属性不断增强。 从一开始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变成了大咖发号施令,流量卑微听命。 喜剧人抛出来的梗也因为流量不敢接话,而纷纷落地。 场面之社死,一如领导带员工去农家乐团建。 观众本来就想看个乐呵,代入自己后谁还笑得出来? 其次,广告会影响观感,生活类综艺更是硬广重灾区。 而《蘑菇屋》做到了无植入广告。 或许这是因为嘉宾不火,预算也少,拉不到赞助。 但却恰恰保证了节目的连贯性,不存在任何僵硬的口播。 反观部分同类综艺,广告时长快超过正片,而且总是让观众猝不及防。 慢综艺本就需要沉浸式观看。 而硬广的过多存在,反而会令人「下头」。 最后,嘉宾本身足够鲜活。 现在要想在内娱找到一个不拗人设的明星,太难。 真人秀都变成了假人秀。 某些嘉宾白天玩一些千篇一律的游戏,划水不想干活。 晚上又要走煽情路线,秒变访谈类节目。 可是一个个都戴着厚重的面具,字斟句酌,看得观众心累。 但《蘑菇屋》里的6位嘉宾都放弃了立人设。 互相揭老底不怕粉丝互撕,因为大家肉眼可见关系好。 该干活的时候也不矫情: 推车、抓鸡、劈柴、挖菜、做饭,样样都来。 虽然能看出他们干活不熟练,但至少有干活的态度。 更可贵的一点,是他们不害怕暴露自己的性格缺陷。 王栎鑫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却很容易激动掉泪。 张远还未放弃男团梦,去年又参加了一档选秀。 成为年龄最大「满脸褶子」的选手。 其实性格缺陷并不是黑点。 反而是外界观察明星的最佳视角。 只有袒露出不够完美的那一面,观众才会知道,他们是真实的,可以被了解,被触碰的个体。 而不是虚幻的,无法靠近,也无法共情的商品。 0713虽然已经过气了。 但在当年,他们也经历过一段红透半边天的光辉岁月。 正所谓造化弄人,此后他们各自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有人因打架被公司雪藏,有人早婚早育早离,有人借钱买房焦虑到脱发失眠,有人事业毫无起色,如今还要和00后争出道位。 当年的口号是快男大舞台,有梦你就来。 但与人生相比,再大的舞台也显得太小,而这也是它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当这群追梦者千帆历尽后再回首,依然热泪盈眶。 我们看客,又何尝不是透过他们在看自己。 而慢综艺最大的看点,不就是真情实感吗。 全文完。 http://www.ttchushu.com/cszq/ ![]() |